Cover Photo by Patrick Fore on Unsplash
來自南加州編劇 Mark Sevi 在 CreativeScreenwriting 的譯文,分享 10 個精采結尾技巧
前言
1. 【角色的勝利——就是觀眾的勝利】
2. 【無可避免的結局——卻又不可預料】
3. 【給我驚奇——讓我震驚吧!】
4. 【讓我思考】
5. 【一個結局就好】
6. 【傳道而非說道】
7. 【尾聲】
8. 【營造醞釀】
9. 【喜劇收場與否】
10. 【應許所有,傳達更多】
前言
劇本結尾指的是故事情節的結局,揉合情緒上的餘韻。在劇本(電影)結束前的那幾頁(分鐘)是讀者(觀眾)的最後體驗,它必須合情合理,具影響力,並將前頭的一切聯繫起來,卻又值得回味。 在此有幾個關鍵:
1. 【角色的勝利——就是觀眾的勝利】
電視綜藝選秀節目往往對參賽者的背景多加著墨,求的正是觀眾同理他們的成功或失敗。
一旦劇本人物設置得立體,我們自然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朋友家人,因此劇作家必須以自己的情感、站在觀眾的角度設想,使觀眾對角色及其勝利和潰敗產生深厚的情感聯結。
◎佳例:《進擊的鼓手》、《火線追緝令》、《致命ID》、《飛越杜鵑窩》
2. 【無可避免的結局——卻又不可預料】
觀眾總是對結局有所預期,但若劇本能寫得有技巧,觀眾就像乘坐雲霄飛車一樣,雖然知道最終會結束,卻無法想太多,因為馬上又來了一個迴圈或急轉。
在觀看《黑夜降臨》時,觀眾不禁揣測小女孩應該不會有事,但卻動搖不定,因為根據劇本的設置,結局有多種合理的可能性。最後的結局雖然苦甜參半,卻令人滿意。
◎佳例:《幸福綠皮書》、《水底情深》、《黑夜降臨》
3. 【給我驚奇——讓我震驚吧!】
觀賞《靈異第六感》時,筆者雖然一路被吸引驚嚇,但總覺得步調有點慢。直到最後結尾,所有一切轟然改觀,像一場颶風擊倒了我。令人震驚的結尾應如謀殺案的推理解謎,你需要誤導觀眾,但又必須玩得公平,所有鋪陳必須合理。當觀眾回想電影轉折的線索,終會恍然大悟。
◎佳例:《原罪犯》、《控制》、《靈異第六感》、《刺激驚爆點》、《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
4. 【讓我思考】
對任何一個故事來說,引發共鳴永遠加分。老電影《希望之城》所控訴的腐敗和絕望,在結局裡都完美總結,那一刻如此有力、如此悲哀、如此令人難忘。劇中人物的絕望呼救,把觀眾緊緊釘在座位上,並且在日後仍促使他們不斷回想。
《鳥人》結局看似走向悲劇,卻又促不及防地振奮人心,完美建立於對角色富有洞察力的描繪上。艾瑪.史東抬頭、微笑,然後發出笑聲,是電影中最佳的片段之一。
5. 【一個結局就好】
《黑暗騎士》中小丑被逮捕的下場是可以預期的,算是適當。然而雙面人的部分卻減弱了結局的力道。雙面人的角色在電影中出現得比較晚,也顯得沒那麼邪惡,觀眾不會把他視同小丑一般一面倒地反對他。因此雙面人的下場似乎是附加上去的結局,觀眾積累的情緒也消失了。
《科洛弗10號地窖》原本也設置了次要結局,但顯得多餘而遭刪減。 大部分的007電影都有一個甚至兩個的次要結局。但這是007電影的專屬特色,讓觀眾在大魔王退場後繼續期待他的手下反撲詹姆斯.龐德。在此情況下,次要結局是適當的。
有時製作公司要求編劇改寫結局(如:《逃出絕命鎮》、《致命的吸引力》),在編劇看來可能有些冒險。此時編劇也只能盡其所能,祈求最好的結果。 如雷射般精準對焦於主角和敵手之間無法避免的對抗,你的劇本就對了。
6. 【傳道而非說道】
電影結局至關重要,因為結局承載主題中的道德意涵,以及我們寫下這個故事的理由。現在的編劇就好比古代部落的祭師和智者,藉講故事來教導人生課題。但獨白可能相當無趣而受排斥。編劇應該「展現」為什麼惡人無法得勝,為什麼依善行事即使輸了、仍不失為勝利,並且從中產生力量。
◎佳例:《洛基》
7. 【尾聲】
《極地追擊》中,在一場突兀而暴力的槍戰後,唯一存活的惡人被釋放了,但他必須像受害人一樣在冰雪極地中求生不得。結局完美聚焦電影主題。之後,男主角坐在失去女兒的悲痛父親旁邊,告訴他女兒被害的經過。他們兩人的女兒同樣死於慘不忍睹的暴力,這一刻發揮情感淨化的作用,讓觀眾也置身其中。這個完美構築於整部電影的尾聲,才是真正總結電影主題的結局。
8. 【營造醞釀】
這是最難教導、也最難學會的技巧,但它可以引領觀眾步向應然的結局。最後一幕自成一部微電影,編劇需要把整部電影重新來過,好比橄欖球賽的延長賽,雖然球員已經艱苦搶奪了60分鐘,但還是得重新再來。 最後一幕是高潮所在,根據你的情節和主題,創造出最緊張、最令人滿足的時刻。就像傳奇製片人塞繆爾.戈德溫所要求的:「 電影要始於一場強震,然後營造出高潮。」
9. 【喜劇收場與否】
絕大部分的觀眾偏好喜劇收場,票房收入反映這種偏好,觀眾不喜歡模糊含混或悲劇收場。(不過在歐洲或亞洲電影市場上的結局屬性則較為多元。)
《逃出絕命鎮》最初的結局裡,黑人男主角因謀殺女友遭逮捕起訴,《致命吸引力》中丈夫亦因殺害情婦而被送上法庭。但這些結局都在試映時遭到負評而改寫了。至於 《疤面煞星》和《神鬼無間》,儘管主角殞落,但惡人也受到懲罰,因此結局仍為觀眾所接受。 《虎豹小霸王》的結局之所以受人喜愛,是因為雖然兩名主角皆亡,但兩人在電影中歷經種種,屬於他們的高光時刻已經過去,電影結束在舊日時光的燦爛一瞬。
《險路勿近》則比較複雜,是根據角色的行動和信念做出的主旨式剖析,超越善與惡、獎賞或懲罰的結局。導演兼編劇柯恩兄弟向來非主流,他們熟稔編劇規則,卻又大膽打破窠臼。 喜劇結尾只要寫得適當,可以令人滿心雀躍,就像《閃舞》、《新娘百分百》、《曼哈頓奇緣》、《星際大戰》、《貧民百萬富翁》和《阿凡達》。
想讓觀眾滿意?讓我們高興吧!
10. 【應許所有,傳達更多】
或許這是最重要的一點。若編劇只顧寫出許多精采的片刻,那不過就像電玩遊戲,凝聚令人空虛的專注力。
《教父》以歌劇音樂、洗禮、柯里昂家族敵人一一暴死⋯⋯,然後情節推動至令人屏息的結局。但最後一場是艾爾.帕西諾以謊言安撫了黛安.基頓,然後她安然步出房間。她的丈夫曾經極力抗拒自己出身的黑幫家族、掙扎做個普通人,但當她回首注視她剛剛離開的房間,卻看到家族已經加冕她的丈夫為新家長,有求於他的人親吻他的戒指,就像對待一個教皇,呼應了電影開場。少有電影如《教父》在應許完成了豐富的精彩片段之後,還能給出如此完整、駭然、卻又邪惡地令人滿足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