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發行是至關重要的階段,對許多影視人來說卻如霧裡看花。影視製作管理軟體公司StudioBinder於部落格建議製作人及導演盡早規畫發行,並試著為讀者理清這團迷霧⋯⋯
對我們多數人來說,影視發行是個複雜的謎團。為什麼呢?
因為發行業務和達成交易常常都交由別人處理。代理商、經理人、銷售代表⋯⋯
但難道創意滿滿的製作人及導演該在極其關鍵的發行階段置身事外?
難道我們不該瞭解整個發行過程,這樣才能確立方向?
要怎麼規劃發行?
我們能從發行得到什麼?
當然,我們應該要懂發行。
你會常聽見人們把發行稱作「正向的挑戰」,我們身為製作人「船到橋頭自然直」。
但這種類似「我們會在後製修復它」的鴕鳥心態,最終會反咬你一口。
就發行來說⋯⋯它會久久糾纏著你。
讀完本文,你就能準備好找個發行公司並和它合作。
什麼是電影發行?
電影發行是讓公眾看到電影長片的商業過程。它通常也包括擬定行銷策略。
電影發行歷程:
製作人獲得改編故事為電影的權利 ➞ 編劇完成劇本 ➞ 製作資金到位,演員及工作人員確定 ➞ 主體拍攝開始,後製接續 ➞ 發行商制定發行策略並送出母片 ➞ 放映拷貝在首映前數日送達戲院 ➞ 根據需求和行銷,電影延長放映 ➞ 上映後,於網路上發行
相當簡單,對吧?
實際上還要複雜一些。
譬如說,今天的電影發行歷程和十年前已經大不相同。二、三十年前就別提了。
有哪些變化?
欸⋯⋯什麼都變了⋯⋯
從電影在戲院上映多久開始。過去,主要電影發行公司將電影安排進戲院,電影上映可長達一年,然後就消失了。
對,就是消失了。
哪兒都看不到這部電影。
現在,電影到處都是。「到處」就叫做附屬權利。
發行人和製作人在最初的交易中就敲定了附屬權利和收益。
這也是製作人會搞砸的地方(之一)。
所以不管你要做什麼,找個律師!
這些附屬權利將戲院平均放映期間從一年縮短至三、四個月。
為什麼?因為人們迫不及待在家看電影。或是在移動設備上看⋯⋯或是在手錶上看⋯⋯
同步發行
附屬權利如今已經變得重要到電影採取同步發行。
在戲院看新片的同一天,你也能在家裡看到。
現在也有專門的數位電影發行公司。
資料顯示,若電影屬於「戲院新上映」類別,人們更有可能觀賞、下載或購買。
這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一部電影屬於「戲院新上映」,因為這有助推動隨選銷售給待在家裡的人。
想一想,當你登入任何串流平台,第一個部分通常標記為「最新」。可能是平台新上架。
但總是愈新愈好!
這種種現象有很好、也有很糟的地方。
好處:很多地方都可以觀賞及銷售你的電影。
多到你都追蹤不了。
我製作的一部長片從數年前首度發行,到如今仍在隨選或串流平台上。全球各地的人都還看得到它。
我們因此賺了很多錢?並沒有。
這就是很糟的地方⋯⋯
因為如今在這麼多地方的這麼多平台上有這麼多的電影可以看⋯⋯要爭取到任何人關注你的電影,難矣。
稍後我們還會談到這個問題,但現在我們已經概述發行的大勢⋯⋯現在讓我們進入你何時、該如何開始思考發行。
早早開始盤算發行
為什麼你要早早開始盤算發行?
第一個理由:因為你從一開始就應該確保你的電影能夠發行。
另一個理由:電影發行需要開銷,像是沖洗費、額外的法務費用、保險費。還有很多。
如果你沒有多少認知到發行公司在影展上會買什麼電影,那你怎麼確保你的電影會被買下?
憑好運?
呃,那當然很好。你會需要很多好運。就像諺語所說,好運比什麼都重要。
但你也可以自己創造好運。
看一下發行商都買些什麼電影,從這邊開始。哪些類型看起來熱門?
哪些類型的電影在各影展中表現出色?
讀一讀交易記錄。如果你有經理人,和他們談一下。
如果你著手製作一部獨立電影,想一想這部電影會在哪裡、如何被看見。
考慮觀眾統計資料,但也想一下什麼電影會被買下⋯⋯什麼電影會滯銷。
現在⋯⋯試著把規則拋在腦後。
因為⋯⋯
趨勢不斷變化
所以不需要讓你的電影依隨今年在日舞影展上被買下的電影。
在你的電影殺青、申請日舞影展之前,人們可能已經對那題材不再感興趣了。
相信我。我曾在現場。
你可以做的是,試著找出持續發揮作用的元素。
或是在你的企劃中加入取自熱賣電影的特質。
但不要追逐潮流。
試著創造一些自己的東西會更好。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令人困惑,事實上也是。
你需要讓人感到新鮮,卻又感到熟悉。
這是娛樂產業的令人費解的真相之一。
如何規劃獨立電影的發行策略
讓你啟動發行導向思考歷程的另一個方法是選角。
試著納入一些能為你的企劃博取注意力的演員。
與此同時,選一些適合你企劃的演員。
在一部我製作的獨立電影裡,經理人和經紀要求我們讓「知名」演員主演。
我們用了一位不那麼有名、但我們覺得很適合角色的演員,除此之外他還非常有才華。
到了電影完成的時候,他已經變得比我們原本打算邀請的某些演員還出名。
如果沒有他,我們很可能無法保障電影發行。
許多發行商在演員名單中尋求的另一種東西並不是知名度,更不是才華。
是Twitter關注者。
如果你的選角有「強烈的社交媒體存在感」,那麼每個人的工作就會輕鬆多了。
利用社交媒體助力發行
還記得我們說到企劃案可能在成千上萬的案子中遭淹沒嗎?
降低干擾的方式之一,是利用社交管道把人們引導到企劃案上。
發行商懂這個。
他們會因此買下爛電影嗎?
不會。
但這會有助於好電影嶄露頭角。
其他的好方法?
想一下行銷電影的方法。考慮具潛力的藝術作品、社交媒體短訊、預告片⋯⋯
然後,再思考一下發行之後的歷程。想想為什麼有人選擇看這部電影。
這樣做的同時,你讓自己的目標與發行的目標達到一致。早點進入你的職責,展現你已充分準備,發行商就更有機會買下你的電影。
畢竟你們是在同一陣線上。
可以這樣說⋯⋯
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