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討準備編劇會議或討論時,需要考慮的十件事,
無論誰坐在你面前、透過視訊會議或電話,這十件事都很重要。
Matt Koss
你花了一年時間。
你迸生具體構想,擬定出一句話提案,完成了電影或劇集的完整概要。你已悉心安排你的角色,剖析戲劇弧線,此刻,你需要嶄新的眼光來瞧瞧完成的初稿。
編劇會議可能讓人氣餒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或長或短形式不一的修改建議湧來。修改建議可能源於主管對你的劇本感興趣、一次具潛力的代理會議、你打定主意要向獨立公司諮詢劇本,或是來自劇本競賽的反饋。
最重要的是要記住:每位讀者都憑藉他們自身的經驗,以自己的角度進入你的故事。不管怎樣,他人如何看待你的劇本只是純粹提供有別於你的觀點。
但你如何從編劇會議獲取最大效益?你應該尋求哪種型態的東西?你如何好好表現出對建議保持開放的態度?
本文將探討在準備編劇討論或會議時需要考慮的十件事,無論誰坐在你面前、透過視訊會議或電話,這十件事都很重要。
1. 討論劇本不會摧毀你辛勤工作的成果
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看待你的劇本,每個給你的建議都提供你的劇本一個新的角度。可以確定的是:無論建議修改的方向為何,單憑完成現有劇本,你已創造出色的成就。並不是人人都能坐下來寫出腦子裡的東西,也不是人人都有接受他人建議的幹勁和機會,無論提出建議者是業內人士、甚至家人或朋友。
建議往往令人崩潰,但最要緊的是記住:你已為劇本艱苦奮鬥。你收到的建議只是幫助你將現有草稿轉化得更富吸引力、在情緒上更具感染力,並且更具商業賣相。
2. 永遠記得感謝讀者
當你透過編劇比賽和檔案平台如Blcklist或InkTip持續推送你的劇本,讀者已經努力發掘你的劇本並加以閱讀。
客觀來說,一位創意主管、製作人、經理人或導演往往少有時間閱讀。當我在Zero Gravity Management擔任創意主管時,工作及會議之餘我每週閱讀七到十部劇本。
當你通上電話、視訊或終於出席會議,記得感謝那個已經讀了劇本、寫出建議來討論劇本的人。他們唯一的目標是協助你的劇本,將它塑造成可以販售、購買或代理的商品。
3. 將建議分門別類,以助討論
建議或長或短,形式不一。前同事曾為一部60分鐘的試播集送出30頁的建議給編劇。的確,建議可能叫人不知所措,提出建議的人也並不一定能表達得條理分明。
不管你收到的是書面形式建議或口頭討論,你都可以馬上著手將建議分門別類,以理解其範疇及如何整合。
當討論進行中,你應該做筆記確保討論到所有重點。將建議分門別類有助於組織反饋。至於我同事發送的30頁建議?好吧,就算是我也很難把全部的思路聯繫起來。而且在對話中,建議的方向可能從角色迅速跳躍到節奏、再到調性。
為了在討論中掌握修改建議、並在事後解析這些建議,以下是將建議分門別類的訣竅:
P – 情節
- 此建議和整體情節有關嗎?
- 此建議是否著眼於特定情節點?
C – 角色
- 建議和角色有何關係?
- 建議是否涉及某角色的特質?
- 讀者是否難以理解角色的性格/決策?
D – 對白
- 角色的對白是否具個性?
- 建議是否指出角色所說的話發揮作用/毫無作用?
- 建議所指的對白是哪一句?
S – 結構
- 結構是否發揮作用?
- 建議是否暗示要重新調整故事結構,強化戲劇性時刻?
- 三幕劇結構是否適用你的劇本?如果是電視劇試播集,幕間銜接是否起作用?
TP – 調性和節奏
- 建議是否談及劇本的動能?
- 建議是否指出在調性上混亂的時刻或場景,以致影響步調?
S – 背景設定
- 整體世界的設定有什麼作用?
- 這個世界如何融入劇本?
- 是否有時間流逝?或者我們怎麼知道時間過去了?
V – 觀點
- 作為編劇,你如何維護自己的觀點?
- 劇本中哪些特出方面強化或削弱了你的觀點?
*在建議旁標註簡寫,顯示出建議落入哪個分類。
4. 分辨劇本建議 vs. 個人偏好
噢!這是個大問題。
在Roadmap Writers擔任職涯指導和編劇顧問時,我總是告訴編劇們:別人建議你修改,以及別人試圖將你的故事重塑成他們心目中應有的樣子,你要了解兩者的區別。
有時候,他人可以給你有用的建議,例如在《回到未來》裡,把冰箱改成汽車。但說到底,這是你的故事,你的願景,但願提供建議的人只是想要提升你的故事,而非改成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化版本。
所以,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例子:在你的劇本裡,一座小鎮在一場颶風後損失慘重。當地人正奮力恢復他們的生活,而你的主角,一名女警,發現有人遭殺害。他們死於颶風,或是自然災害揭露了謀殺案,懸而未決。
若一則建議指出女警和謀殺案之間關係,可能有所助益。兇手或許是她認識的人,或許她涉入了謀殺。這項建議有助於建立角色的動力,並為故事加入動能。若是電視劇集,它可做為一整季戲劇弧線的謎團重心,或解答關於女警所識某個可疑的當地人之疑問。
若他人依自己的版本提出建議,可能就變成這樣:鎮上一個小男孩在颶風過後,發現自己有了治癒的能力。他助死屍復生,讓女警發現更多謀殺案的線索。這便是個例子:他人在你故事外的世界恣意想像,試圖加入神祕元素,可能是為了迎合自己想要開發的某一類型故事。
當然,建議有長有短,形式不一。當下電視上流行的東西,可能會促使提供建議者根據當前趨勢,提出吸引特定族群的建議。但透過你作為編劇的觀點,和重塑你的觀點,兩者仍有區別。
依你自己的喜好接受建議。一個具有治癒能力的小男孩,你可能認為這個方向令人興奮。但當你考慮試播集的其他面向,這個建議如何融入大局?
5. 千萬別忘了儲存前一稿!
你的劇本並非個個版本都盡善盡美。並非所有的建議都能讓劇本更好。並非所有的點子都能為故事中的人物歷程和整體弧線提供參考。
那麼在你採納某位主管建議之前的最新版劇本?別丟了草稿!
對某位主管行得通的東西不見得適用於另一位主管。早前的草稿可作為你新嘗試的樣板,因此你絕不想將它未經儲存覆蓋過去。
你的劇本將會出現許多版本,每一版都要儲存!
6. 提出問題
為編劇提供諮詢時,我會事先聲明我不想要唱一小時的獨角戲。你身為編劇,並不會同意我的全部建議。因此,讓我們一起討論吧!
建議可以是、也應該是一場對話。
如果某人已經付出時間和精力閱讀你的劇本、和你一起坐下來給你建議,那麼就針對劇本來場對話。如果你和某個已經對你的劇本投入時間的人徹底討論,你將驚訝地發現在編劇會議能夠發掘多少東西!
7. 保持客觀
每個讀者都會從自己的世界觀看待你的劇本。我們都由自身經歷所塑造,並根據自身的特質來欣賞藝術。
恐怖片讓我恐懼。我沒辦法自己一個人看恐怖片或電視劇,一定要有人在身邊。要不是把一些嚇人場景關靜音,我甚至連《美國恐怖故事》第二季第一集都看不下去。但當我讀劇本,我能看出驚嚇、角色關鍵時刻,以及世界的建構。我所能帶來的貢獻是來自主要觀眾群之外的觀點。
我們的背景、我們成長的過程、我們上的學校、我們的朋友及家人都影響我們思考歷程。你的劇本可能落入三位主管之手,三位背景迥異。他們的建議可能有共通之處,也可能對角色關鍵時刻有不同反應。
找出一致之處以及共識分歧之處。每個視角都可能有用,而客觀性讓觀點變得獨特。
8. 你有權向建議者提出異議
最近,我和一群編劇進行數週課程,當中我建議把某位編劇長達一小時的試播劇本縮短成30分鐘。我們討論了形式的改變,而那位編劇似乎有些遲疑,但並未說明理由。我鼓勵她開啟討論並解釋遲疑的原因,然後我們一起得出結論:如果她能規劃出30分鐘的版本而且看起來可行,那麼這個方向值得探索。
我非常欣賞她的遲疑。這試播集劇本是她的寶貝!她是位擁有多年經驗的知名編劇。我有什麼資格指點她的故事?
由於我們一起對話、討論可能的變動,並且將關鍵的故事元素濃縮成更緊緻的結構和節奏,她最終寫出很棒的30分鐘試播劇本。
分歧很自然,同時也很有助益。分歧激勵討論和思索。你若不能苟同建議者,討論他們舉出的理由,以及你如何看出他們建議背後的思想建構。你或許不想改寫你的試播劇本,但對話能夠闡釋建議的言外之意。
9. 建議的言外之意
每個建議不一定都很精確。建議需要經過思考、對話,抑或對你的劇本保持距離,才能掌握它的意義。你可能在凌晨三點醒來,恍然大悟建議者試圖表達的東西。毫無疑問,有些東西值得我前同事用30頁提出建議,但它需要極其嚴肅的剖析才能釐清。
有時候,真正重要的建議隱藏在背後。
例子:一個人走進銀行,發現這棟建築正遭挾持。這名男子後退走出門外,溜到街上,然後切回挾持事件室內現場。
建議或許是這名男子是故事的局外人,對推動情節毫無幫助。他對任何角色都沒有助益,也並未對情境增加層次。如果這個人不會推進故事,為什麼要有這個人?
那麼,這個建議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或許只是因為,在挾持的情況下,很難相信一個人能夠從容地走進建築又走開。或許建議的言外之意是要看到歹徒的殘暴,他們應該逮住這個人並毆打他。這會更明白顯示出罪犯的性格,並增添危險的感覺及加強張力。另一個言外之意則是這名男子可能已遭挾持,但設法逃出並通知警察。這會使他在劇本中有用,並且提高建築裡內人們的機會。
透過闡釋建議,才能使建議明確。
10. 建立人脈的藝術
建立人脈往往就像第一次約會。它可能充斥著膚淺的資訊,對你做為編劇的志向助益甚微。
當你與一名建議者開會,或許是一位顧問、可能的代理人或有興趣討論你劇本的主管,每個人脈都是一個機會。
別忘了事後跟進向這位建議者致謝,並寄送你最新的劇本草稿給他們閱讀。你遇到的人並不只是個頭銜,更是個活生生的人,這點也很重要。試著在某些層面上與他們建立聯繫。你所寫關於兩個朋友間戀情的浪漫喜劇或許使他們感興趣,因為他們喜歡看《飯飯之交》之類的輕喜劇。問問他們這部電影有何吸引人之處,還有哪些電影啟發你寫下劇本。
當你能夠在人的層面上找到共鳴,這樣的人脈是最有用的。深入認識這個人,能夠發揮巨大助益,而維持關係則能夠帶來機會。
Photo by Nadim Merrikh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