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設計是強有力的說故事工具,
部分原因在於它可以是隱匿的。
聲音潛入一個人意識的側門,直闖入心。
對觀眾而言,聆聽聲音最強有力的方式 是經由電影角色的耳朵,
而熟悉的日常聲響
也可以造成像暴龍咆哮一般巨大的情緒震撼。
- 透過角色的耳朵聽聲音
- 音響設計是藝術工作
- 前製即考量音響,可以拓展音響的可能性
- 音響設計是隱匿而強力的說故事工具
從你的劇本裡挑一個角色。我們能為她創造出什麼,好讓我們聽見關於她的事?從故事的早期到後期,她對這聲音的感知或記憶如何變化?她變成了什麼樣的人,這種變化能告訴我們些什麼?我們在視覺上能做些什麼,好透過她的耳朵引導故事?
我是個電影音響設計師及混音師。音響設計這個詞並沒有清楚定義,甚至有些爭議。不幸的是,大部分人,甚至包括電影社群,都以為音響設計師唯一做的事,就是為科幻或其他奇幻電影製造音效。這是音響設計工作最狹隘的定義,而且它強化了另一個關於聲音的糟糕的刻板印象,也就是為電影製造音響的過程主要是工程工作,而非藝術工作。
雖然我們在音響使用科技,但現在誰不用科技?而且我們多數時間都花在做藝術方面的選擇。在我為一位導演播放可能的音響段落之前,我通常已經針對這些音響做了幾百個藝術上的選擇。音響設計作為一個爭議性的詞彙,原因就如同「美術設計」在70年前亦充滿爭議。
威廉.卡梅隆.曼澤斯因為他參與的《亂世佳人》,成為第一個獲得藝術總監榮譽的人,而非舊有的美術指導職銜。許多他同行的美術指導認為他在1939年取得此一新頭銜,只是試圖讓自己顯得更加重要,試圖擴權。
自稱音響設計師的人也往往遭受同樣的閒語。關於「音響設計」頭銜的爭議至少花了40年才平息。音響設計的職銜存在這麼久了,我很高興地說,它不再像過去在好萊塢電影音響社群中使許多人驚詫了。
我想提供你更寬廣、更全面性而包容性的音響設計觀念。我想向你提出的中心要點,與所有關於音響如何作為電影中講述故事的工具之傳統智慧相牴觸。
我將要提出的方法從未在任何電影學校或音響設計學校裡教授。但就像許多理論都曾經顯得激進,最後卻被視為理所當然,我認為支持這項電影音響設計理論的證據已在檯面上很長時間了。此外,這項理論和它必然的工作流程並不僅限於電影音響,更或多或少都能應用於所有的說故事技術。
這種方法的核心假設是一個無可爭辯的概念,即電影劇本,也就是電影最初的講述故事的規劃,塑造了電影。問問電影製作社群的圈內人或圈外人:劇本是否塑造電影,他們當然會說是。
我提出的理論的激進之處在於,在我看來劇本塑造電影的程度微妙而無處不在,而影響了當中所有技術中的工作流程。
電影角色居住在一個視覺世界和一個聲音世界。設計這個世界的視覺部分的工作人員,擁有大量機會提供反饋給導演和其他技術方面的同事,他們的意見仍可能影響其他技術的創意選擇。音響設計師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幾乎沒有。
有關音響的考量幾乎總是推遲到後製的後期,因為咸認為只有關於電影視覺方面的選擇從早期便至關重要,而音響會如同忠誠的士兵跟隨著視覺。延遲將音響設計整合進故事的結果,使得音響的選擇隨著製作的進行變得愈發狹隘、愈發屈指可數,因為直到「時間輪到音響」之前,選擇都由其他技術人員所決定和實行,音響發現自己穿著創意的緊身衣,往往只能扮演比補救或粉飾好不了多少的角色。
我要呈現給你的這個爭議性的概念,有一些例子支持它,有些人可能會說它是革命性的,其他人可能會說它是瘋狂想法,即是:音響設計不應該、也不可以只發生在後期製作。成功的音響設計的大門需要在劇本中開啟,並在音響和其他技術實際合作時,從前製到後製結束一路保持開啟。
音響設計是強有力的說故事工具,部分原因在於它可以是隱匿的。聲音潛入一個人意識的側門,直闖入心。隱匿是聲音的一種優勢,但也是一種累贅。數百萬年來,我們的耳朵是睡眠中的守衛,在夜裡警告相對弱小的生物,如我們,可能的危險。
我們的腦子已經變成分析聲音中情感的專家。同時我們發現很難分析聲音。我們往往沒注意聲音對我們的影響。結果就是,儘管我們在漫長的歷史中依賴聲音,它卻不受重視。
- 把音響設計寫進電影的DNA,造就好萊塢的傑作
- 聆聽聲音最強有力的方式是經由角色的耳朵
- 賦予攝影機耳朵
- 引導聲音走入觀眾
- 把聲音做為選擇場景地點的理由
- 創造性思考音響的人,應該成為編劇的資源
好萊塢在它大部分的歷史中,一直誤解和低估音響在電影中的重要性。它忽視了音響設計充實角色和故事的力量。就算它口頭上贊同音響的重要性時,它也沒有採取實際措施確保音響成為通盤合作者。
然而在美國電影製作人的這種主旋律中,仍有出色的例外,這些反叛者當中的多數,不願繼續維持現狀下去,無論在電影說故事的任何領域。
我想到奧森.威爾斯、亞佛烈德.希區考克、威廉.弗萊德金、大衛.林區、馬丁.史柯西斯、喬治.盧卡斯、卡羅爾.巴拉德、法蘭西斯.柯波拉、凱薩琳.畢格羅、史蒂芬.史匹柏、詹姆斯.卡麥隆等人的一些電影。
對音響足夠重視到影響劇本及電影拍攝的方式,上述導演中的每一位都曾製作一部以上這樣的電影。音響設計就在這些電影的DNA中;它不只是在製作終期快速黏貼上電影表面的裝飾品。電影中出色的音響設計不能只流於表面;它必須建構在電影的基礎架構裡,從編劇開始。
編劇課程中,幾乎未提及音響說故事的潛力。大部分編劇根本沒考慮如何能創意利用他們角色的耳朵,開啟他們角色的靈魂之門。
以編劇們思考音響的程度,他們只想到利用音響對觀眾直接而震入肺腑的效果:槍聲、爆炸、太空船的引擎、鬼哭神嚎、監獄哐啷關門聲等等。他們不懂得對觀眾而言,聆聽這些聲音最強有力的方式是經由電影角色的耳朵,而熟悉的日常聲響可以造成像暴龍咆哮一般巨大的情緒震撼。
賦予攝影機耳朵
精彩的音響序列通常都是主觀序列,可以是角色的視角或攝影機本身的視角。
我想到《神鬼獵人》中一個長達數分鐘的鏡頭,攝影機向上游移動,距離漫流過樹根上的水只有幾英吋。我們直到鏡頭的最後才意識到我們所見所聽可能是一個人的主觀視角。
這個鏡頭中不斷變化的水面漣漪和後移的樹幹,使人感受自然本身最深層的元素,這個鏡頭邀請聲音、使得聲音富有表現力、藝術風格,卻同時又是自然主義式的。艾曼紐爾.盧貝茲基以這種風格的攝影而聞名。物體和表面的動態流動是他的標誌之一,特別是在特寫與長鏡頭中,往往比中景鏡頭更能吸引想像力,包括聲音的想像力。如此一來,攝影指導真正地為聲音寫了劇本。
引導聲音走入觀眾
我們耗費太多時間擔心電影院裡的5.1聲道、7.1聲道,甚或100聲道,卻幾乎沒有足夠時間發掘如何透過角色,引導音響走入這些揚聲器,走入觀眾。
為了在此意義上引導聲音,場景和電影的設計必須考量聲音。場景的架構必須考慮到角色的耳朵,或許攝影機的耳朵。編劇必須為角色或攝影機創造一對耳朵,提供機會給角色使用耳朵,或沒能使用它們,因而告訴我們一些關於角色本身一些有趣而有用的訊息。
導演卡羅爾.巴拉德與了不起的音響設計師艾倫.斯普萊特合作《黑神駒》時,創作了有史以來最具標誌性的音響電影。電影的前半部,始於海上行船,接著在荒島上,不僅在音響設計方面是個傑作,同時在攝影、布景、美術及剪輯方面為音響設計開啟了大門。
當男孩第一次在海灘上遇到這匹馬,這是我所能想像的聽覺與視覺交融的極致。音響不斷向視覺提供訊息,反之亦然。這場交融中的動態範圍,就像貝多芬的交響曲裡的一樣。巴拉德在拍攝時,掌握了聲音與畫面共舞的精髓。否則不可能做得這麼好。而他們在薩丁尼亞島所選擇的壯麗地點,自然激發了使人浮想聯翩的氛圍,而男孩和馬就在當中游泳。
電影製作人為什麼不把聲音做為選擇特定地點來拍攝場景的理由?畢竟,特定地點擁有特定聲音,而我們的角色對這些聲音反應或不反應,都能幫助我們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以下是我有時會用的假設性例子:
比方說,我們有一個故事,圍繞著在鋼鐵廠工作的人。工廠是一個怪獸般發出聲響的地方,你從遠處就能聽見吼叫。一位有創意的編劇或導演可能思考……「為什麼不搬演一個派對場景,就在一個在工廠工作的人家裡?也許這房子遠在工廠的一英哩之外,但夜裡熔爐的亮光和日以繼夜的野蠻聲響仍然明顯,甚至在此距離外更令人無法忍受。派對上有些人是當地人,有些是來自其他城鎮的訪客。訪客們被工廠的咆哮嚇壞了,但當地人甚至不再注意到它,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雙方的對照可以製作出戲劇、喜劇,或者混合兩者,取決於電影製作人想要如何處理。
這個例子是以說故事的強有力方式,利用角色的耳朵。角色對工廠聲響的感知會用作揚聲器,使它對觀眾情緒而言,相較於他們未曾「透過角色的耳朵」從遠處聽到聲響,更加強而有力。
要實現這個場景,必須打開幾扇特定的門。首先,選擇或設計地點需要基於遠離工廠的前提。其次,角色需要有機會在場景中聽到工廠。如果在場景中對話不斷,或是配樂一直很大聲,機會就不會發生。
大部分的編劇都不會以這種方式利用音響。因此,即使他們描述場景為某人的屋子,在聽得見工廠的範圍內,他們也不太可能想到編寫對話來設定並利用這種聲音途徑進入故事。
我要向你呈現的激進概念是:一個對音響和故事做創造性思考的人,應該在許多電影的編劇或修改當中作為一種資源。從過程的非常早期,就需要對那些進入故事的聲音途徑具有直覺力的人。通常這不會是編劇,因為我們所說的技能,大部分的編劇都不具備。編劇需要各方面的協助。至少就某種類型的故事而言,音響方面的協助相當關鍵。
在製作過程中思考音響設計可能帶來重大助益。比方說,我們有個場景,兩個人在酒吧裡坐在一張桌子的兩端,對彼此非常憤怒。一位正在繫鞋帶,一隻腳擱在桌子邊上。另一位掏出手槍,指著繫鞋帶的人;繫鞋帶的人停下動作,但他的腳仍然壓在桌子邊上。在這個場景中我們預期聽到的可怕聲音是槍響。但腳擱在桌上的人愈發緊張,他以腳使勁推動桌子,桌腳刮過地面的嘎然作響,這可能是一種更令人震驚的聲響,因為出乎預期。這種聲音可能用以緩解場景裡的緊張感,因為它一開始會驚嚇兩個人,但由於它取代了槍聲,他們可能會覺得好笑;或者它可以用作槍聲的前導,使槍響時聲響更駭人。
Photo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