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Photo by IIya Shishikhin on Unsplash
編劇兼導演Kim Garland在影視知識網站 Script上推薦視覺手冊(lookbook)作為影視編導創意的輔助工具。讓我們來聽聽她的實務經驗:
導演的視覺手冊
身為導演的我,早就是視覺手冊的大粉絲。我製作的第一本視覺手冊是應製作人的要求。當時我的第一部短片正進入前製階段,製作人希望我提供視覺手冊給各重要部門的指導。
當我彙編視覺手冊,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自己從編劇轉變為導演。
我採取的第一步驟是拆解自己的劇本,尋找我在寫劇本時納入的所有視覺細節。我早在劇本中建構了許多影像,因此可以很快地標記出哪些地方我已選擇了影片的模樣、哪些沒有。
接下來,我將角色、地點、道具等清單,精心配上Google圖片。把影像鋪排出來並使它們發揮作用,令我其樂無窮,但不僅如此,這項關鍵工作還能使我找出將劇本搬上螢幕所有該做的選擇。
我蒐集了大量的圖片之後,開始將圖片刪減至兩、三幀,感覺可以代表我對影片整體基調及風格的觀點,包括:服裝、髮妝、燈光及構圖。我整理這些照片,給它們加上標籤,在文字處理軟體中編排,存成PDF檔……視覺手冊誕生了!
【小訣竅】
你的視覺手冊是為了提供視覺參考,並作為討論的起始點,但不代表錨定你的概念。就像你執導時必須放棄精確依循自己的劇本,你必須將你的視覺手冊視為藍圖,協助你和工作團隊找出最佳的視覺影像。
【範例】
作者編導短片的視覺手冊:《Vivienne Again》、《Deal Travis In》。你可以與影片本身做比較,看看這些參考影像如何轉譯至螢幕上。
編劇的視覺手冊
在為一組三部曲短片中的最後一部編劇時,我開始在寫作時使用視覺手冊。我正在創造。三部短片設定發生在同一個世界,但完成前兩部後,它們像是個別不同的影片,我沒辦法想像出它們屬於同一個故事世界。
我必須用全新的方式來看這些故事和人物,所以我拿了一塊布告板,把拍攝完成短片中的影像釘上去。我把人物依故事中的角色分組,打散他們原本的影片隸屬,我的視野霎時開闊了。
接下來,我Google供第三部短片的新概念參考的圖片,並把它們和其他圖片排列在一起。由於我當時還不知道第三個故事會往哪裡發展,我把布告板重新整理得像電視上的警探的展示板,好刺激我的想像力去發現新的故事點子。
經過約一週後,我的布告板算是做好了,但直到今天我還一邊寫劇,一邊在板上加入新點子。當我陷入瓶頸時,這個方法讓我以嶄新眼光看待自己的故事。
在此過程中,我了解到我正在創造編劇的視覺手冊。它和導演的手冊格式不同(一塊布告板vs.一本可攜的文件),目標也不同(協助我腦力激盪vs.分享我對影片的視覺概念),然而它讓我「看見」自己的故事。
之後我又為其他三個案子創建了另外三塊視覺布告板。如同導演視覺手冊,我為劇本各個元素蒐羅照片,如:地點、道具及服裝,利用這些影像為自己建造一個視覺世界。
當我在撰寫綱要或場景時,這些影像讓故事世界的風格及基調聚焦,並提醒我描述那些能將故事活靈活現帶到紙上的細節。
單憑文字,要在讀者心中創造出清晰的影像對編劇十分具挑戰性。身為影視編劇,我對導演如何在視覺上創造他們的故事世界格外有興趣。由於我以寫作起步,不免在工具及技術上受到限制。
導演的視覺手冊對我來說是個相當明智的建議,它有效幫助我解析自己的概念,並向影視製作的各部門指導展示。運用同樣的工具,我的編劇視覺手冊則是一種訓練自己進行視覺化思考的方式,並把我的故事及角色從劇本推上螢幕--這是他們所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