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與虛構:編劇如何處理「真實」?(下)戲劇是反映真實的謊言

切記,戲劇的功能是說一個以某種方式反映真實的謊言。 你的故事或許杜撰了虛構, 但這樣做的同時,它必須尋求代表一個更廣泛的真相。

壹間學校課程管理員-YIYI小狐狸-小
YIYI
小狐狸

過濾事實

 
一旦你確認了你的「為什麼」和「誰」,決定哪些事實片段沒有重要到死抓不放就容易多了。策略性的「採櫻桃」(註:只挑選最有利的)手法是可以接受的。

並非所有虛構細節都一定不實。當選擇在真實故事中安插虛構內容,要做得非常謹慎。改變一個場景或省略片段資訊並不致於改變歷史的基本要素。有時編劇甚至這麼做來加強故事核心的訊息。

一段從未發生過的對話通常不會偏離現實。在此類場景中,角色仍可反映出其所根據真實人物的性格和慾望,以及他們當時掛心的問題。這可能只是更具謀略的講故事方式。

時間跳躍也不一定虛假。如果省略的時間並不能提供故事有效的資訊,那就不一定要呈現出來。如此可以限縮範圍並剪除與故事主旨無關的事件。

劇本的每一行都很珍貴。即使是史實,也得在劇本中競逐一席之地。

事實與虛構的幕前範例

以下三個來自電影及電視的範例,展現編劇和製作人處理描繪真實事件的不同方式。

《王冠》:偏離史實以訴說更多歷史

《王冠》是一部經過透徹研究而製作的電視劇集,令人嘆服,主要描繪二十世紀英國君主制名人的真實事件。有些還原真實的場景細節一絲不苟。然而,即使是這個節目也需要在真實和虛構間做出艱難抉擇。

虛構創作的例子之一是第三季中愛麗絲王妃接受《衛報》記者採訪。

  • 各方面來說,愛麗絲王妃從未與媒體交談。 
  • 然而,藉由此場景觀眾得以一瞥她的生活,否則處理起來會很困難且冗長。

第四季也有類似例子,白金漢宮發生一起闖入事件。

  • 劇中描述伊莉莎白女王與闖入者麥可.費根有一番長談。事實上,她立即逃離現場。 
  • 這番虛構用作伊莉莎白和瑪格麗特.柴契爾稍晚重要對話的前導,她們互不相容的觀點是本季的重要主題。 
  • 伊莉莎白和闖入者的對話是一種總結環繞的眾多主題、並透過單一事件過濾它們的方式。

《王冠》不僅僅策略性地運用事實和虛構來成就敘事。它試著用偏離史實的方式來告訴觀眾更多的歷史。

 《王冠》的優點在於擷取真實事件,並使它們的意義更超過片段的總和。在這點上,它無可避免地微調史實。

  • 例如,依劇中呈現的現實,闖入者侵入皇宮是人心不滿的時代和不平等的象徵,透過闖入者和女王的對話來表達。
  • 事實上,闖入者可能只是利用了鬆懈的安全管理,突然衝進女王的臥室,但他還沒能和她說上話就旋即遭逮捕。

《大夢想家》:犧牲事實,從根本改寫故事

《大夢想家》講述了《歡樂滿人間》的作者P.L.崔佛斯與華特.迪士尼之間騷亂不斷的合作,相當隨興地交織了事實和虛構。許多人對此公開批評。

  • 電影略過許多崔佛斯當下的生活,因此對她當時的個人世界缺乏深入了解。

  • 她和養子之間的複雜關係是當中較顯著的缺漏之一。
  • 崔佛斯的故事弧線變得完全圍繞著她在父親去世後尋求內心平靜的掙扎。

  • 電影指出的這個主題,交織在《歡樂滿人間》的結構中。

 人們可以爭辯,電影明確的主題焦點沒有必要提及她的兒子。然而,由於她在電影中花了很長時間平復關於自己父親的悲痛,設法讓她的孩子參與故事可能適宜。或許這個細節會將故事範圍開展得太遠。這是編劇所必須苦心應對的難題之一。 

最重要的虛構也是整部電影所要營造的時刻:《歡樂滿人間》的放映,以及崔佛斯含淚與釋然的反應。事實上,崔佛斯對成果感到不快且尷尬。這使她對迪士尼與他們對她作品的改編留下了終生怨恨。

這是一個從根本上改寫故事的例子,這是因為事實被虛構所犧牲了。偏離事實到這種程度,它是個有爭議的舉措。儘管成就了電影製作人企圖訴說的敘事,它卻改變了歷史事件本身的訊息。

《社群網戰》:主角瘋狂戲劇化,主題比事實更重要

《社群網站》的開場沒有字卡宣稱根據真實事件。儘管經過深入研究,這個故事遊走在真實與虛構之間。這主要因為敘述故事的可信度及資訊來源。

電影改編自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書中將臉書的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薩維林設為主角。薩維林同時也在寫作過程中擔任顧問,不像馬克.祖克柏。它從眾多觀點之一講述臉書的故事,這點很重要,在評估它的準確度時,必須牢記在心。

另一方面,電影將祖克柏設置為主角,並且是個不討喜的角色。從許多方面來說,這樣嚴苛而無情地刻畫祖克柏,與他本人大相逕庭。他的角色就算不是完全建構出來的個體,也是整體遭到瘋狂的戲劇化,是獨立存在的。

與現實中臉書的概念或祖克柏的人生相較,編劇艾倫.索金的描寫和電影所探索的主題更為相關。

電影中的第一場互動發生在祖克柏與一名(虛構的)女子艾莉卡.歐布萊特之間。她的角色用來策略性地對比祖克柏,以告訴觀眾有關他的事。或者至少,是在電影中那個版本的他。她揭露他毫不退縮的鐵石心腸,為他在整部電影中的行動定下了基調。

《社群網戰》以臉書的初創階段及參與者為創作靈感,創造了自身的敘事,在過程中扭曲了事實。這是一部關於臉書創始的電影,嘗試抓住環繞臉書作為文化現象的更宏大的主題,意義著重在主題而非事實。

結語

當涉及在模糊的事實和虛構間畫下界限時,很難提出固定的規則來評估。在許多方面,處理真實事件時編劇必須運用直覺來決定對錯。

太拘泥於事實,就可能犧牲敘事和主題的強度。但若偏離事實太遠,就可能建構出危險的另類現實,事實會被扭曲到對掌控故事者(無論是編劇或某個角色)有利的方向。

試圖駕馭事實和虛構的過程中,試著堅守你的故事的原則。在你所做的決定中找到目的,因為這些決定與你的敘事、角色弧線及主題問題有關。切記,戲劇的總體功能是說一個能或多或少反映真實的謊言。你的故事或許杜撰了虛構,但這樣做的同時,它必須尋求代表一個更廣泛的真相。

警惕:所有的故事就是故事。就算是宣稱完全根據事實的故事,也有特定觀點和目標,無論這是為了傳遞某種訊息或只是為了基調。認識到這一點,編劇能把他們所說的故事掌控得更好,並決定如何處理事實與虛構。

Photo by Vince Fleming on Unsplash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