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Hui-Ping Chen
最近臉書為楊宛儒送上六年前的回顧。
六年前,她的第一部電視劇集《逃婚一百次》播出。 有位觀眾抄下台詞,在 PTT 表達對這部劇的喜愛。當時她在臉書上寫下作為編劇的滿足感:知道世界角落,有觀眾理解自己寫下的對白、且這些話對觀眾產生了某種意義。
對楊宛儒來說,彼此理解而產生共振的那一刻彌足珍貴。
她總是告訴有志成為編劇者,寫劇本是理解自己的過程,編劇必須找到自己和故事的關係。
舉例而言,當電影《聖人大盜》的導演帶來自己所寫的劇本跟楊宛儒討論,虛擬貨幣的題材一開始讓她覺得遙不可及。直到導演向她解釋了銀行如何運作:假設一個人在銀行存了100萬,但他要是上銀行全數提領,銀行很可能一時拿不出來,因為銀行拿這些錢投資房地產、借貸出去賺利息。說白了,銀行正在拿存戶的錢去賺錢,可是為什麼我們分不到這些利潤?她赫然領悟這是個重要議題,對這個故事產生了共鳴。這種共鳴使她能夠參與這個劇本的創作。
要向觀眾解釋虛擬貨幣或銀行運作其實很難,但楊宛儒從自己的經驗找到了切入點:當今資本主義社會是這等模樣,但你理想中的社會又是什麼模樣?於是她選擇用「一群人追求理想世界的夢想」來包裝這個故事。夢想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
在書寫的過程,她不斷自問: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又是什麼?這些角色所追求的和我有何不同?在自問中,她一次次更加理解自己如何看待這件事。而在與導演溝通的過程中,導演闡釋的理想世界又是另一番風貌。當楊宛儒明瞭了導演想要走的方向,她便往那方向更加深入挖掘,於是故事在多個創作者的疊加中變得更加深刻豐富。
楊宛儒非常珍惜遇到能夠相互理解的工作夥伴,這樣的化學反應對她來說極其浪漫。
然而取得共識的過程,偏偏也是最具挑戰性、也最容易讓人感到挫敗的環節。
楊宛儒認為,寫作固然是編劇的基本功,但和純粹的創作者不同,真正考驗一名編劇功力的是溝通。
她進一步解釋,劇本需要被拍攝製作出來,最終要跟觀眾溝通。而在觀眾看到成品前,編劇需要和身邊的團隊溝通。劇本進入製作的過程當中,則需要導演、監製和劇組的理解,而編劇也需要理解他們。
團隊中的每個創作者都是獨立個體,也都有各自想對這個世界說的話。楊宛儒認為,與其將製作流程及團隊劃分成前、中、後期,不如將每一個人視作不同面向的創作者,唯有在製作過程中容許創作者彼此溝通,交叉辯證,才能在面對觀眾時交出更好的作品。
傳統的影視製作像是接力賽,而共同創作像是水上芭蕾,團隊齊力幻化出如萬花筒般無窮盡的勝景。對楊宛儒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讓這個團隊達成共識,一起向前走。「人」是最難的。
溝通時,她會就她所理解到的對方的意思,用自己的話或具體的例子,反反覆覆向對方確認:「是這樣的嗎?」在一再覆核的過程當中,兩個人逐漸靠近,終究相偕走在同一條路上,一起將作品帶往更好的地方去。「當兩人的頻率終於對上、引發共振的時候,你會覺得:『對!我們可以一起做很厲害的事!』」
楊宛儒相信,共同創作能推動影視產業的正向循環:當創作者與觀眾相互理解,觀眾便會用行動支持創作;當作品能夠實質回收,未來就會有更多資源投入下一部作品。她在實踐中見證了這個循環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及改變,並從中獲得前進的力量。
剛開始擔任編劇時,楊宛儒也會因為磨合不順而受挫。畢竟,寫劇本的初衷就是希望被看見,渴求靈魂的交流,當劇本被否定,對掏心掏肺的編劇著實是無情的打擊。直到一位製作人告訴她:「妳今天能走到這裡,已經證明自己的才華了。接下來遇到的挫折,都和妳的才華無關。」
如今她更加坦然面對各種不順或挫敗,不再將它們歸結到自己身上。若不幸遭否定,或許只是因為自己和製作單位頻率不合,雙方一定可以另外找到更適合的夥伴,何妨和平分手。對她來說,專注享受創作的過程,是一件更重要的事。
《模仿犯》最後一集播出後,社交媒體頻頻提及一句話:「這個世界黑暗不會消失,我們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溫暖和光去平衡 。」此話恰好出自楊宛儒的手筆,她自己也非常喜歡。她自忖尚無能力對善惡做出評斷,但從這部作品中她找到與自己的連結:祈願世界上有更多正面力量。她說:「如果觀眾能帶著這句話,有一天又再記起,那我也對這個世界做出小小努力了。 」
壹間學校|編劇如何與主創、資方、合作編劇取得共識?
擁有近十年電視節目製作經驗,曾任「瀚草影視」故事內容策劃,現為專職編劇暨「十隻手指電影制作所」內容總監。
第一部原創影集劇本《前男友是鬼!?》即入圍電視節目優良劇本獎,後改編成電視劇《前男友不是人!?》,從此踏入編劇圈。2023年以Netflix影集《模仿犯》入圍金鐘獎最佳編劇。
編劇參與作品有《模仿犯》、《逃婚一百次》、《前男友不是人!?》、《紅衣小女孩2》、《聖人大盜》、《逃出立法院》等多部電影及影集作品。
壹起聊產業:
本期我們邀請近期以《她和她的她》 獲金鐘迷你劇集編劇獎、長期專職劇本寫作的編劇 #溫郁芳 與我們分享——不同故事題材的應變之道。
#愛哭的人 #許多事情都要靠等待 前言 簡豐書(Book)在電影圈是出了名的愛哭。最出名的一次2017是在金鐘…
Cover Photo by Pinho . on Unsplash
此系列是線上課程〈為什麼你的影音內容,OTT 平台不買單〉的課前導讀,解析內容創作者能如何理解 OTT 產業
#夢想跟現實的差距
#我只想要好好生活,就好。
Cover Photo by Jonas Jacobsson on Unsplash
「愛用桌上與行動裝置追影劇、韓劇最受歡迎」
「動作冒險與喜劇最受歡迎,假日為熱門觀影劇時段」
「YouTube使用率最高,線上平台付費率 28.3%」
Cover Photo by Ana Flávia on Unsplash
來自網路溫度計在 2019 年的電影票房和網路聲量中的洞察
【那些失敗不可恥】線上開課中:
#開發 #編劇 #視效 #剪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