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全流程】開發(1)—— 電影選材的考量

壹間學校文章分享-【影視全流程】開發 電影選材的考量

Cover Photo by Michael Dziedzic on Unsplash

時間有限,但選材不能隨便

前言

❶ 題材 → |追隨策略 v.s 創新策略|

❷ 題材 → |流行趨勢和題材循環|

❸ 故事 → |鮮明人物、獨特世界觀、在地共鳴| 

小結:選材僅是確保有一個好的開始

前言

看完喜歡的電影總是感受深刻,

覺得拍出這樣的電影真是太厲害了~

但你知道有一部分電影在拍攝前,

會先找到一個點子,並決定它成為怎樣的電影,這就是開發階段的任務!

由於電影兼具藝術性和商業性在一開始選擇題材時

藝術性的考量就是創作者想說什麼,是非常主觀的

而商業性則是在偏好之外,又多了3 個市場向的準則

影視全流程-開發電影選材的考量
電影選材的考量

❶ 題材 →|追隨策略 v.s 創新策略|

因為一旦決定題材,就要開始投入資源

因此會在選擇題材時,謹慎地參考市場上有什麼電影

一種是找市場熱門,採取追隨者策略,

看到人物傳記紅就拍人物傳記、音樂故事紅就拍音樂故事。

但是這個做法有一個風險——那就是市場(觀眾)對同一個題材其實會疲乏,票房會遞減,越晚跟進的追隨者越發吃虧

另一種則是找市場空缺,拍市場沒有的電影。

像是賽德克巴萊,因為台灣、國外都沒有電影用魏導的方式來討論這段歷史,

這就是市場空缺,這個電影就有他的獨特性,

然而缺點就是新題材觀眾不見得買單,因此也有虧錢的風險。 

❷ 題材 → |流行趨勢和題材循環|

如同前面説的:同一個題材會被拍到到疲乏

但一個題材沉寂一陣子後,其實又可能再開始下一個熱潮

電影市場有這樣循環的特性

這就像喇叭褲、AJ球鞋一樣,經典題材總有機會捲土重來

但不只是觀察現在趨勢,

因為從開發一個點子到電影上映大約需要三年,

所以開發階段就必須預測到電影三年之後的市場狀況

為了增加預測的準度,這可以結合數據觀察,但是數據量要夠大。

像是美國的好萊塢,即使他們的電影能夠賣向全球,

但因為競爭同樣激烈,所以也須做市場預測

因為他們已經收集數據很多年了,而且收集的量也很大,因此可靠度高。

❸ 故事 → |鮮明人物、獨特世界觀、在地共鳴|

就像許多精彩的故事,

在故事選擇上,也需要提早判斷故事是否能引起觀眾興趣

以改編劇本來說,就會特別注意原作的人物、世界觀是否特別

以及有沒有能引起共鳴的題材

綜合以上,開發階段的考量

是在藝術性和商業性兩端的光譜中取得平衡

商業性是在藝術直覺外,更仰賴市場觀察

小結:選材僅是確保有一個好的開始

看完了選材的方法,

在開發階段篩選出來的點子、故事、或是劇本,

又可以稱作「項目」、「案件」。

選材是確保有一個好的開始,

在開發階段真正佔據時間的,是如何將項目孵育成能夠拍攝的劇本。

這也是整個電影產業鏈中最耗時、夭折率最高的過程,

下一篇為你介紹「開發階段究竟忙什麼!」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