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不想做電影。」
她頓了頓,半威脅地說:「但你不能寫進去。」說這話的是中影業務副理丘昀,踩著高跟鞋、身著黑絨毛大衣,在長達10小時的專訪中,說了許多不能寫的。也是,站在丘昀的這個位子上,看到的不會天天都是風和日麗,畢竟電影圈有太多不浪漫的東西了。
但那些不浪漫的,偏偏又是最精彩的。
例如,她身為電影人卻不愛電影,也不懂為什麼人要拍電影;又例如,今年才30出頭的她,得想辦法扛起中影佔地一萬六千坪的業務收入,每天都在找劇組填滿每個攝影棚、剪接室等,時刻在面對電影夢背後的現實坑疤。「小助理就是看盡人情冷暖啊,真的是人情冷暖。那時候我跟廖桑(廖慶松)去大陸洽公,他們連一張名片也不給我,完全被當空氣。」
但是只要她一開口談事情,對方百分之百在會議後恭敬地遞上名片。
丘昀在就讀世新大學時,曾與同學們拿著畢製作品《百獄》追著廖慶松跑,「這其實沒有意義,當時已經在各大影展跑一圈了,也剪一版無法再送影展,但我們還是追著他跑,希望他幫我們剪,我們知道片子還能更好,但我們自己做不到。」最後大師剪完片子,這個固執少女竟也變成堵剪接大師的專家。
為什麼大家都堵不到,就妳能堵到呢?丘昀笑說:「我想辦法拿到廖桑在每間學校的課表,每一間喔!然後照著課表的時間去找,才慢慢跟他變熟。」
後來,丘昀在就讀北藝大電影研究所製片組時做了廖慶松的學生;然後在各式各樣的案子裡,用各種角色遇到他,再後來,被廖慶松帶進中影做開發。但無論工作再怎麼忙,身兼廖慶松小助理的工作仍舊義不容辭地持續著。
「總之就是,廖桑需要我處理的,我就會處理。」例如,廖慶松與新導演溝通有落差時,丘昀就會跳出來幫雙方「翻譯」,「我會幫新導演整理與廖桑的合作方式,在事前讓他們知道要做怎樣的準備,我很希望廖桑繼續接一些較特殊的片。」
其實,也很難說清楚他們倆誰是誰的貴人。因為在電影圈內,沒幾個人敢跟廖慶松頂嘴,但丘昀就是敢,無論是作品還是日常閒聊,丘昀對廖慶松只說真話,而這對大師等級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小從電影圈內事、大到政治議題,兩人觀點不同時會突然大聲了起來,總讓旁人看傻了眼。問起兩人最近一次爭執,她想了想說:「其實不算爭執,就是觀點不同。我是會直接跟他說真話的人,他也會不開心,我就會問,那你要聽假話嗎?我可以說呦。」說的同時,她臉上的梨渦賊賊地笑了。
話鋒一轉,丘昀認真地說:「廖桑真的影響我很多,例如他會不斷檢討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剪得更好?還有他真的認為演員演不好是剪接師的錯,因為剪接師不該讓觀眾看到演員這一面。最後就是…他對任何人的態度都不會差太多。」丘昀尤其不喜歡那些仗勢欺人的人,而她自己也因此要求自己要做到,「我對同事說話跟對老闆或客戶說話態度是一樣的,這很重要。」
半場訪談下來,電影圈大咖的名號滿天飛,而剪接大師廖慶松更是帶她進中影的貴人,丘昀在電影圈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但是,攤開她的履歷,卻發現雖然幾乎都在電影圈,但丘昀的職涯軌跡卻彎彎繞繞,令人分不清楚這是一條尋寶路線,還是逃亡路線。
她說,自己很怕無聊,所以開發製作、後期製片、商品開發、劇照師等工作都做過,後來被公司派去處理中台灣影視基地開發案的履約,開發期間除了到紐西蘭片廠看看別人怎麼做,也在臺北臺中兩邊跑,努力跟政府溝通。
「因為這是全台第一個片場OT案,台灣很多政府案例都會向前例看齊,所以我們會盡量把空間ㄍㄧㄥ到最大,這對未來的案子很重要。」忙活了兩年多,丘昀終於大功告成,並用少少地預算以大張旗鼓之姿,包車把台北的媒體給請下台中,圓滿了整個OT案。
又後來,丘昀做了業務副理,雖然變成somebody出去談生意,但她看起來疲憊許多。
一年前,她的穿衣風格跟現在完全不同,這個高跟鞋與黑色絨毛大衣,本來該是球鞋與帶著帽子的運動外套。不只外表改變,丘昀的想法在歷經低潮期也改變了不少。在計程車後座,她望向行道樹坦言:「現在能體會為什麼人愛看電影了。把自己關在電影院,用兩小時過過別人的人生,結束後,就該面對現實了。」
話題再度繞回來「為何不想做電影上」,此時丘昀身上濃郁、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褪去了一半,也不再頻繁指揮什麼不能寫進來了,「我不知道除了電影,我還能做什麼。我中間有一度轉行啊,但最後還是回來了。我想老天既然安排我這麼沒夢想的人在這個充滿夢想的行業裡,應該就有我得要完成的功課吧。我也想放鬆下來,就像去看電影那樣過過別人的生活,但是只要休假超過兩週,公司沒有你還能正常營運,那公司要你幹嘛呢?」
難被輕易取代的的丘昀,偏偏是固執的金牛座,身上有太多責任感、不被需要的恐懼和對明日的迷惘。
或許,她只是需要來一次長長的假期,就能挽救快要原地解散的夢想;又或許,她口中說的不愛電影、不想做電影是違心之論。因為只要認真留意她為電影做的每一件事,就會發現,她對電影的愛是出自於本能、下意識的那種熱愛。
無論如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與丘昀聊天彷彿能摸到她靈魂的塊塊結痂。她所感受到的一切,若寫成小說應該是雜亂卻有內容的自我推翻、懷疑、再推翻的獨白囈語,即便優秀,即便在電影圈順風順水,丘昀永遠無法分享出「前方永遠光明」「努力一定可以找到你要的一切」那種典型、浪漫的勵志故事。
而也正是這樣的絕對理性、這樣的自我迷惘與對未來的恐懼,讓她時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沒有因為害怕或焦慮而停下腳步,反而是在夢想這條路上僂著背卻又昂然的往前進,這也許是實踐夢想的真實樣貌:越害怕,就越勇敢。
工作經歷:中影製片廠業務副理兼開發製片,現主管製片廠相關業務,包含造浪池租賃、電影攝影棚租賃、攝影燈光器材租賃、電影影像後期製作、杜比聲音後期製作等。
2009年開始參與影片製作,擅長題材開發與跨領域之整合溝通協調,曾任平面攝影、產品開發、開發企劃、贊助整合、後期製片等職。
#夢想跟現實的差距
#我只想要好好生活,就好。
Cover Photo by YIYI PICTURES
#軟弱也是一種堅強
#說要轉行什麼的都是倔強的玩笑話啦
撰文/郭依瑄
#這個世界黑暗不會消失,我們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溫暖和光去平衡 撰文/Hui-Ping Chen 前言 最近臉書為…
Cover Photo by Michael Dziedzic on Unsplash
藝術性的考量就是創作者想說什麼,是非常主觀的
而商業性則是在偏好之外,又多了3 個市場向的準則
Cover Photo by davide ragusa on Unsplash
「自己在家看比例高,動作冒險片最受歡迎」
「網路為首要電影資訊來源,也是年輕受眾的管道」
「系列電影的收看率高,影片類型是考量點」
Cover Photo by Jonas Jacobsson on Unsplash
「愛用桌上與行動裝置追影劇、韓劇最受歡迎」
「動作冒險與喜劇最受歡迎,假日為熱門觀影劇時段」
「YouTube使用率最高,線上平台付費率 28.3%」
【那些失敗不可恥】線上開課中:
#開發 #編劇 #視效 #剪輯 關閉